发布时间:2024-05-21 11:39:58 人气:
江南体育“近零碳循环科普馆”的成立,意味着在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知识的科普宣传上又一次新的尝试。
熟悉“虻虻(méng)哒”的伙伴们对它一定不陌生,由于黑水虻这种食腐性昆虫具有转化有机废弃物的“减碳超能力”,“黑水虻小屋”已经陆续在多地试点安家落户。
别小看了这“虻虻哒”的小昆虫,“近零碳循环科普馆”在社区引入黑水虻养殖技术,采用“密闭全自动化立体养殖”方式,通过“预处理——投料养殖——卸料筛分——烘干/堆肥”的四步,实现了厨余垃圾在运输、处理、堆肥还田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减排。
通过这样的方式,黑水虻消化厨余垃圾之后的产出物可以快速饲料化、肥料化应用,滋养周围的梧桐山绿道等园林绿地土质,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生态循环新模式。
华中农业大学张吉斌教授课题组研究得出:我国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已超过1.1亿吨,在餐厨处置(焚烧、厌氧、好氧、黑水虻)主要工艺中,黑水虻技术利用昆虫能高效摄食粪污转化成自身生物质的特点,能获得高脂肪、高蛋白的昆虫生物质,从而有效减少碳的流失,而被固定于虫体生物质中。
与其他技术相比,水虻转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常规技术40%以上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且几乎不产生甲烷,是一项名副其实的低碳资源化技术。
采用这样的模式,黑水虻能每日处理厨余垃圾的量提升到了令人惊叹的3吨,将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转化为稳定且高附加值的生物质,预计年减排量970.5tCO2eq,相当于种植7千多棵树!
想象一下,当这样的成功实践推广到更多社区和街道,减排的规模多么惊人呀!这意味着我们向生活垃圾资源化又迈出了一步,离以街道大社区为单位的有机废弃物就地资源化更近了。
在科普馆里,有黑水虻相关各类科普标本、绘本、画册及互动装置等,不管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可以来到这里,边看江南体育、边玩、边学,一起认识“虻虻哒”这个可爱的朋友,了解包括黑水虻生物式处理厨余垃圾在内的垃圾处理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小小的科普馆里,我们已经能窥见未来可持续生活的无穷奥秘。在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已取得的成功尝试的基础上,“近零碳循环科普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的设想,为未来社区提供了新的生活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