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9 13:05:01 人气:
江南体育在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左一村水榭梨乡生态观光园内,前来体验“村咖”的自驾游客们让这里变得热闹喧嚣。“村咖”里,咖啡师用心做着手作咖啡,老故事主题餐厅内川味火锅热辣滚烫,农家铁锅炖香气飘飘,阳光房里桌球、卡拉OK等娱乐设施边也聚集着休闲的人们,一股带着咖香、菜香又闲适的浓浓烟火气,在这里袅袅升腾。
走出左一村,与其通连的七村城里城外研学基地、北尚屋村“荷美稻香”风景区、双河镇村“坝上人家”等去处,均融入了“慢宿、慢食、慢行、慢游”的慢生活美学,构成了垦利区黄河廊道慢生活体验区……游客在这里慢慢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风和“慢节奏”生活的惬意,这种城乡结合、体验值拉满、让人倍感新奇的乡村游吸引来大批游客。
在垦利区,像这样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还有7处,近年来,垦利区按照“片区化打造、点线面结合、全要素提升、全域化覆盖”思路,实施投资超过17亿元的重点项目90余个,全域全要素推进示范片区提档升级,实现“联村共建、资源共享、辐射带动江南体育、以强促弱”的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永安镇的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工人已经放假,但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还是忙忙碌碌。“我们现在每天都需要从暂养网箱里捞蟹,打包1000多箱,通过快递发给全国各地的客户;每天还有1000斤左右供给商超,到春节前,销售季才能结束。今年黄河口大闸蟹的价格是近几年最好的,销量比去年高了10%左右。”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金山介绍。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河口大闸蟹享誉已久,也是垦利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作为养蟹龙头企业,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苗种繁育和养殖模式入手,解决了多个困扰当地蟹农的“卡脖子”环节,为当地提升成蟹规格、品质作出了贡献。
大闸蟹开捕节上,黄河口大闸蟹青壳白肚、膏满黄肥;农民丰收节上,黄河口大米大受好评;农产品展销会上,虾皮、莲藕等“黄河口农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垦利区从创新特色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培育特色产品品牌、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入手,将一个个“黄河口农品”培育成了产业优势明显,带动作用强大的“好品”,既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也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赚头。
据了解,垦利区大力培育具有标杆性特色的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家庭示范农场、合作社,辐射带动小农户和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促进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特色加工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同时,鼓励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拓展跨区域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并通过股份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帮助龙头企业实现产业结构重组,构建特色产业新布局。
围绕特色资源,该区一方面出台《关于加快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黄河口大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给予政策扶持,并开展技术创新、销售创新、品牌交流,搭建线上线下品牌宣传营销体系,培育一批高端产品品牌和明星单品。另一方面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形成“一县一业”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大米特色农业产业强镇,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
该区还从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水平入手,深入挖掘产业文化内涵,培育了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打造优势拳头农产品。目前,垦利区共获认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8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个,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96个,省级农产品品牌14个,总数全市第一,黄河口大米、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1.57亿元、31.93亿元,“黄河口农品,盐碱地特产”已成为东营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黄河口镇于林村,曾是一个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庄,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孝名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空壳村”到省级文明村的华丽转身。回忆起自己的回乡之路,郭孝名感慨万千:“村里缺人才,更缺发展的思路。我回来,就是想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让于林村线年,在郭孝名的推动下,于林村成立了丰硕农业种植合作社,发展优质水稻产业。他深知,要想让村子富起来,人才是关键。于是,他创新性地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村“在外优秀人才工作室”,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兴业。“我们不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心。”郭孝名说。
村民郭峰是村里的水稻种植大户和村办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他感慨地说:“有了合作社,我们的水稻不仅有了品牌,还卖到了全国各地。这多亏了郭书记和合作社里的专家们,他们教会了我们怎么种好稻,怎么卖好价。”
小地方能吸引来“大秀才”,日前,全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何一哲教授与小张村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西北农科大功能农业研发中心东营实验室。“有专家支招,这田是越种越有底气啊!”村民们对此非常欢迎江南体育。
垦利区2024年申报国家级人才工程7人,入选黄三角人才工程农业领域专家2人,垦利区从优秀人才引进、乡村人才培育、搭建人才平台、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入手,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该区着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了焊工、养老护理等技能培训班和种粮大户培训,培训农民600余人。
此外,该区还注重发挥好省、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作用,组织专家服务活动120次,培训1462人,解决技术难题44个,推动技术转化、项目落地22项。
资源方面,也着重向农业领域倾斜,该区强化农业农村领域信贷政策支持,累计向杨庙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黄河口特色农业产品供应链等多个涉农项目投放贷款11.2亿元,推广金融政策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涉农人才领域服务质效。
走进垦利区红光渔业办事处老十五村,游客们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渔家风情的世外桃源。这里曾经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小渔村,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一个集休闲、旅游、文化于一体的美丽渔村。
“以前,我们主要以出海打鱼为生,收入很不稳定。现在,政府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我们的村子也变了样。环境变美了,游客也多了,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直播带货团队,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党支部委员、村直播团队成员牛辉辉介绍。
在垦利区的支持下,老十五村进行了立面环境提升改造、雨污管网改造、交通干线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同时,村里还打造了休闲公共场所,提升了公共设施,整治了绿化空间,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看到美丽的景色,还要让他们感受到渔家的生活气息。”老十五村党支部书记崔建玉说,“为此,我们在村里设置了渔家景墙、渔家晒网、海藻亭等景观元素,让游客仿佛置身于渔家的生活场景中。”
“今年,我们高标准承办了山东文化旅游节东营启动仪式和全市乡村旅游现场会,围绕重要节点策划开展‘轰隆隆稻草艺术节’‘相约五一·畅游垦利’等特色文旅活动22场次,推出系列可观、可感、可玩的全新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有效提升了全区旅游市场热度。”垦利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宁说。
另外,垦利区还策划开展了“村晚”、元宵节秧歌、非遗赶大集、送戏下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俗节事活动40余场次,送戏下乡700余场,受众15万余人次。其中,以“家园”为主题的杨庙社区“村晚”活动入选文旅部国家公共文化云重点推介的小年“村晚”,垦利街道利泉村2024年“村晚”入选全省“村晚”示范点,垦利街道七村列入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同时,垦利区聚焦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艺心为民”乡村振兴艺术助学5期,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培训3期,招生1000余人。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山东(西部)赛区选拔赛暨垦利区第二届“魅力黄河口,激情‘篮’不住”乡村篮球赛成功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项目。
美丽渔村、稻乡蟹田、黄河岸、渤海滩……垦利区聚焦特色文旅元素,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和文旅产业融合。今年以来,垦利文旅项目、研学路线不断丰富,影视文旅也得到深度融合。先后推动年度总投资3.25亿元的美丽渔村、稻田画等10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运营,承办全市乡村旅游现场会,举办开凌梭美食节、寻味黄河里等20场大型活动,推出“传承黄河文化,感悟传统民俗”“探访古瓷古韵,感受非遗之美”等7条研学线家研学基地,前三季度接待研学团队5万余人次。此外江南体育,电视剧《迎风的青春》在孤东海堤取景,国庆假期为景区带来日均2.5万人次游客体量,杨庙·黄河里更是吸引了4部短剧取景拍摄,通过影视作品,不断将本地文旅名片推向全国。
在黄河口镇的山东兴博瑞生物质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秸秆旋切机正不断运转着。废弃的稻草秸秆经过粉碎、烘干、制粒与冷却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了生物质燃料颗粒。
“我们这个项目是以农业秸秆为原料,经过破碎、粉碎、烘干、压实,形成生物质燃料。”公司总经理任瑞介绍,“现有3条生产线万吨,每年秸秆需求量在7万到10万吨,每吨的价格在150元到200元。公司周边的废弃秸秆可以说都被我们消化了,还为农民增加了秸秆销售收入。”
“我们在做好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的基础上,下一步将继续扩建二期工程,主要用于粮食的仓储、烘干、物流和贸易,配合秸秆综合利用,把粮食产业的末端形成一个闭环。”任瑞说。
垦利区持续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验收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样板区建设,有效带动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建省级和美乡村42个,占全区村庄比例12.80%。打造人居环境样板区7个,全区累计改厕23995户,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建成农厕服务站点11个,全区基本实现了农村硬化道路“户户通”,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也达100%。
垦利区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和化肥减量工作,开展小麦、大豆、玉米的统防统治,覆盖全区小麦8.5万余亩,玉米、大豆12.6万亩。制定《垦利区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巩固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并针对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开展肥效利用率、新型肥料肥效等田间试验,探索本地区化肥减量标准。同时,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逐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